第三章:兼濟天下——仙境在園林
關燈
小
中
大
她將一朵朵桂花輕輕地塞入香包,女工初上,慢慢細縫。“這是給誰的香包?”珍兒湊到林蓉身旁:“是不是給他的呀?”林蓉唇角微微一揚:“恩。”珍兒又道:“姑娘!你怎麽對他那麽好呀?難不成……”林蓉回道:“珍兒別鬧。”珍兒俏皮道:“才沒有呢!”林蓉微微一笑:“明兒,他說要去蘇州游玩……”珍兒欣喜道:“姑娘,我最愛蘇州的春卷、梅花糕、千層餅……”林蓉回道:“好好好,瞧你饞的!”她握著香包,心思虧欠:“我欠你的,何止這一個香包……”
蘇州城——
從胥門行舟而入,只見慕征炆站在船頭道:想當年,伍子胥與孫武一起聯手,吳國曾盛極一時。這胥門,想必同伍子胥頗有牽系。”錢子興回道:“征炆兄,這胥門來歷,向來眾說紛紜。蘇州百姓,更願將胥門喚作姑胥門,非因伍子胥得名也。”征炆問道:“姑胥門?若不是伍子胥,那是?”林蓉來到征炆身旁道:“李太白曾詩言:‘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裏醉西施’。蘇州人說‘故胥’,轉音即為‘姑蘇’。(《越絕書》中有記:胥門外有曲路,闔閭造以游姑胥之臺,以望太湖。)可能此地原是姑蘇臺舊址,故後世城門,就被喚作了‘胥門’。”錢子興點點頭:“姑娘所言甚是。”他轉頭望向胥門:“這姑蘇臺啊,好比阿房宮!當年‘楚人一炬,可憐焦土’,‘越人一炬,亦成廢墟’。夫差拔劍自刎之際,懊悔不聽伍子胥之忠言。”
征炆回道:“臨別悔恨,自令陷此,又有何用。自古勤政愛民之君,方可盛世長流。而夫差,窮奢極欲、濫殺忠良、不理朝綱、孤傲自大,連年興師動眾,一心只想稱霸。國有如此昏庸之君,怎能不亡。”林蓉感慨萬分:“那些真正愛國為民,為百姓謀福之人,才能讓世人永記懷念。”錢子興道:“當年,正是伍子胥‘相土嘗水,象天法地’,構築姑蘇古城。更可惜了忠心為國的伍子胥,慘遭賜死,沈屍水底……如今,蘇州人過端午節,並不是紀念屈原,而是伍子胥。”
青磚小瓦馬頭墻,小橋流水清歌漾。畫舫行舟,慕征炆站在船頭:“蘇州城!唐人曾讚:‘煙水吳都郡,閶門駕碧流。綠楊淺深巷,青翰往來舟。’”錢子興(征炆一友)道:“這‘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比起蘇州,略微少幾分香艷!”忽而風起,兩人走入舫內,茶蒸玉蕊,滿口生香。
“都說,‘蘇湖熟,天下足’。”征炆望向綺窗外:“蘇州城之繁華,遠甚杭州!蘇杭蘇杭,‘蘇’字在前,‘杭’字列後,若以錢糧相論,如今蘇州十倍於杭州。”錢子興道:“那是自然,在蘇州人眼裏,北宋之前,杭州都是偏於一隅。”林蓉回道:“宋人還說過:‘蘇杭百事繁度,地上天宮’,在我看來,蘇杭繁華各有不同,蘇州如升平之樂國;杭州更似須彌之佛城。”錢子興笑道:“林蓉姑娘見解獨道。”
少頃,至閶門附近,只聞錢子興道:“征炆,這閶門附近,可是蘇州城最風流之處,不落於秦淮河畔。”征炆不禁一笑,隨後搖頭嘆息:“說起秦淮河畔,到處都是旖旎春光,不甚溫軟。可是沒想到,這夫子廟旁也……唉,真是有辱斯文啊!”他蹙緊雙眉:“廟前立著‘天下文樞’;江南貢院大門上,亦懸有‘明遠’(慎終追遠,明德歸原)兩大字……”錢子興笑道:“征炆兄!整個大明朝都變味了,這夫子廟還能是當年的夫子廟嗎?”他回憶道:“我記得那年秦淮河畔,每每夜色深去,椅欄河岸,可見細吹細唱的畫舫緩緩而過,聲調淒涼委婉,動人心魄!”林蓉蹙眉傷心起來:“在俗人眼中,秦淮河畔,征歌選色,鶯歌燕舞,夜夜元宵,勝過瑤宮仙境……”征炆接道:“可在我看來,那兒陰寒如地獄。”林蓉不禁懷傷道:“是啊,那些倚門賣笑的女子,又有幾個是樂意的?”征炆附道:“是啊!”錢子興不禁道:“征炆兄尚雅,今日我們就去園林一探。”他繼續道:“對了,到了芥園,定要帶你去見葉兄……”
芥園——
眾人朝著芥園信步而去,只聞錢子興道:“這芥園啊,算是蘇州城中,歷史悠久的園林了!”文庭問道:“這芥園之名又是何來?”錢子興望向林蓉,解釋道:“這芥園之名,出自佛經一故事,林蓉姑娘能否猜得?”林蓉思了思,回道:“芥納須彌!”錢子興回道:“正是。”他又道:“芥納須彌,正如園林這收納天地的靈韻。”林蓉道:“看來這園子與佛有緣。”錢子興道:“是啊,數百年來,幾經頹廢,在南宋之時,曾由一僧人覆建增修……如今芥園已歸一葉姓主人……”不知不覺,已至園門,錢子興道:“我們進去吧。”
進園,可見古木森郁,青翠欲滴;竹影搖空,曲廊隨波;假山池沼,重巒疊嶂;池岸亭榭,文雅極致。信步觀景,不覺小累,錢子興道:“文庭兄,隨我來桃源閣一坐。”幾人穿過一處竹苑,苑內青竹漣漪一碧,粉墻黛瓦,長亭鏡湖,湖邊有一方簡約皓白的小築,乃們是“桃源閣”。
一陣清脆的歌調飄來,待眾人湊近,可見一女,纖腰婀娜,櫻桃小口,她淺醉微紅,身披素衣,輕舞淡唱。征炆不禁問道:“為何會有女子舞於此?”錢子興道:“她叫蘇月!葉懸兄的好友……”
踏入閣樓,才知一年一次的秋茶會已然開始。葉懸是芥園主人,亦是這次茶會的茶主人,見到征炆與錢子興前來,不禁起身招呼:“錢公子,慕公子,多日不見……這位是?”林蓉做禮道:“小女子,夏林蓉!”一番寒暄後,幾人臨窗而坐。
雅舍清幽,茶香縷縷,茶桌之上,一副茗具,一方碗蓮,一本古書;茶桌一側,一童子燒水煮茶,素衣女子舞罷,一曲洞簫悠然入耳。林蓉微微轉頭,透過格窗望著遠處,只見一只貓咪橫臥在亭頂舊瓦之上,慵懶地瞇著雙眼。
“早就聽聞,林蓉姑娘琴藝了得。”錢子興對林蓉道:“精悠小舍,會因姑娘的琴聲而更富雅韻!”林蓉起身,微微做禮,至一琉璃古琴旁,她緩緩撫琴,只聞仙音渺渺,不絕如縷。錢子興微微合起雙眼,對征炆道:“征炆兄!如此佳人相伴,此生無憾矣啊!”劉懸心思:“她像極了蘇月,卻少了幾分蘇月的灑脫……”征炆抿著茶,望向林蓉:“林蓉,你心有羈絆……”
簫琴初停,青竹為海,紫砂為壺,白瓷為盞。“慕公子,錢公子,林蓉姑娘,來!”劉懸微微一笑,指著杯中之茶:“請!”錢子興輕輕一抿:“好茶啊!不知此茶是?”劉懸不語。征炆細細品道:“此茶較之龍井,更是鮮醇可口,獨具其韻!”他細細凝視著:“湯色微黃,葉色微白,金鑲碧鞘,勻厚肥壯……若是沒有猜錯,此乃白茶。”葉懸放下茶盞:“正是白茶。”林蓉道:“這白茶向來珍奇,北宋之年,以為茶瑞。”葉懸輕搖羽扇:“不瞞各位,這白茶可是出自四明山。”錢子興問道:“四明山?”葉懸回道:“四明山頂,蘆田村家,崖林之間,偶遇三株白茶,歷時三年,終栽於芥園,每年只得三壺良品。”錢子興聞了聞茶香,笑道:“葉懸兄,看來此非良品?”葉懸笑道:“既是茶瑞,(百姓)你我自然無福品嘗……(乃成貢品)”他不禁感慨:“我真後悔啊,那綠水長流的四明山才是它們的歸處!”征炆看著杯子之茶:“希望這‘上茶’,使人神清氣爽之餘,能洗滌塵煩,使人澄澈空明,寧靜致遠,仁愛待人(推己及人,仁愛待人,施以仁政)。”
茶席間,只聞錢子興道:“我有位故友,亦是愛茶。他常說:飲茶,方註重其怡然自得之清趣,雖身居陋室,卻有清風徐來蘭香襲人,這是富貴人家萬萬體會不得。”他繼續道:“他還說:若有閑暇,對著碧竹幽蘭,細細品茗,微風細雨,便引詩情到碧霄。往來好友,志同道合,促膝長談,實乃人生之美事。”葉懸回道:“清貧之樂,苦中作樂,而自得其樂。”征炆回道:“飲茶之真味,重的就是著內心的平和自在,沖澹悠然。這應該就是他的茶道。”
幾人走出桃源閣,回廊雨亭,清風鳥鳴,細細一瞧,園中草木,已然微微泛黃,不禁想起,已然秋日。閣外吊掛著許許多多由樹枝建造而成的“園林”。征炆道:“此處人多繁雜,飛鳥豈會前來。”林蓉回道:“鳥兒機謹戒心,只因害怕有人會來傷害。”葉懸道:“這一切,都是我們還沒有和它們溝通好。”林蓉惆悵道:“大概所有生命,都對傷害有著驚人的記憶力。”
如造自己園林般,葉懸給鳥兒也建造了一個家,一個可以自由來去的家。他深思道:“鳥和人一樣,都將自然視為自己真正的歸屬。有可以棲息的枝條,才算是飛鳥的家。”錢子興道:“有願意停留的飛鳥,才是你葉懸的園林。”葉懸只是一語:“只有真正的自然才能吸引鳥兒的目光。自然,我們都遠離得太久,太久了……”霎時,只聞鳥鳴陣陣,秋聲颯颯。
他們緩緩朝前走去,於一鏡湖前休憩片刻。征炆看著游魚:“沈浮於世,如何才能悠游於天地,回歸山水之樂?或許,在園林之中,才能安置在自己。”錢子興道:“是啊,你看葉兄,擁此芥園,宛如游仙!”葉懸微微一笑:“錢兄,在你心中,究竟何為園林?”錢子興微微一楞,葉懸只是一笑:“這人啊,一直在追尋著天地自然,模仿著自然,而自然一直都在那裏,正如這一草一木,一花一景。”錢子興微微閉眼,感受:“靜下心,鳥鳴清風,一直環繞在我們周圍。在我看來啊,這園林,就是自然。”
錢子興回道:“妙!真妙!”一陣桂香飄來,林蓉道:“林蓉覺得,游園也好,品茶也罷,定心於此,才能感受到當下的美。圓林在於外物,更在於心境,是一種處世之態。”葉懸望向天空:“什麽是園林?宛若流雲,由心成畫……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吧。”
幾人坐於雨亭,陽光肆意地灑了進來,四周格外明亮。葉懸問道征炆:“慕公子,千裏迢迢來蘇州城,有何要事嗎?”征炆回道:“為了靜心。”他微微嘆了口氣,尤顯心累:“貪墨縱橫!與民爭利!民生維艱!”
錢子興勸道:“征炆啊,你向來心氣高,商界官場那些俗套,你自來厭惡,可是……”他又道:“自古,修自身易,修官身難。你何苦為難自己,整日清郁在懷。不如看開些。”葉懸亦道:“我還記得,當年太祖懲治貪官,凡貪贓六十兩以上,一律梟首示眾,並處以剝皮楦草之刑,官衙旁塞滿稻草的貪官人皮袋,讓官員們都膽戰心驚而清廉收法。可是,即便如此,貪賄仍未絕跡。”錢子興道:“如今,反而小官巨腐。太祖也哀嘆:‘我欲除貪贓官吏,奈何朝殺而暮犯!’。這是制度索然,即便皇權再威嚴,也不夠他殺,更改變不了大明朝官場之根本。”葉懸道:“千裏為官只為貪,有幾個能替百姓辦些實事的?如今官場能有幾個清官啊,世風日下,不可持久啊……”(嘉靖以前,士大夫官僚未必都“敦尚名節”,但至少仍知道羞恥,問及為官進賬,還恥於啟齒。嘉靖以來,風氣大變,士大夫官僚無不‘以官爵為性命,以鉆刺為風俗,以賄賂為交際,以囑托為當然’以貪賄為得意,笑清廉為無能,官場是非已完全顛倒。即便偶有清廉的官員,既與貪汙大潮格格不入,也往往難有善終。及至嘉靖末年,禦史也卷入貪賄之風,形成貓鼠共眠的局面。上行下效,無孔不入,從來是體制性貪腐的必然結果。整個社會創造的財富,已經失去了相對合理的分配機制,而是最大限度地流入了掌控從中央政權到地方權力的各級官員與胥吏們的私囊。體制性貪腐遵循著按官等分利之潛規則,把大多數官員拖入了腐敗,成為實際受益者,如此,欲為君子而已無可能。與此同時,體制性貪腐逼使貪腐官員在向上送賄與向下貪贓的兩極之間惡性循環,飲鴆止渴而欲壑難填。這種惡性循環的必然結果,就是把不斷擴大的送賄負擔轉嫁給處於社會最底層的弱勢群體,從而使整個社會的基本秩序徹底崩潰,把廣大民眾逼上“窮且盜以死”之絕境。可以斷言,把明王朝最終送上不歸路的全國大起義,正是這種體制性貪腐的必然結果。)
征炆嘆了口氣:“也許,只有在這園林,在這自然之中,才能安置內心。”林蓉道:“園林,有山水之樂,如這春花、夏雨、秋風、冬雪,使人心思澄澈,亦可顧及廟堂之志,可進可退,處天地之間,卻逃不出塵世之內。”她接而一語:“世人在此觀望仕途,又心系著天地自然,實乃不得已的選擇。”她心思:“征炆!你心中雖無可奈何,究竟還是要坦然面對……”
葉懸聽完林蓉所言,不僅讚道:“林蓉姑娘不僅對園林果然見解獨道,還深懂征炆兄!哈哈哈!”林蓉微微紅起了臉:“林蓉只是……林蓉只是有感而發……”忽然,魚躍龍門,湖面蕩起陣陣漣漪,林蓉起身來到湖前,投擲著魚食:“好大的錦鯉……真漂亮!”亭內,葉懸對征炆道:“征炆兄,辛稼軒有詞:‘鐘鼎山林都是夢,人間寵辱休驚。’如此美景,自當放空心靈,何必再去想那些俗事……來了,就要盡興而歸!”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蘇州城——
從胥門行舟而入,只見慕征炆站在船頭道:想當年,伍子胥與孫武一起聯手,吳國曾盛極一時。這胥門,想必同伍子胥頗有牽系。”錢子興回道:“征炆兄,這胥門來歷,向來眾說紛紜。蘇州百姓,更願將胥門喚作姑胥門,非因伍子胥得名也。”征炆問道:“姑胥門?若不是伍子胥,那是?”林蓉來到征炆身旁道:“李太白曾詩言:‘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裏醉西施’。蘇州人說‘故胥’,轉音即為‘姑蘇’。(《越絕書》中有記:胥門外有曲路,闔閭造以游姑胥之臺,以望太湖。)可能此地原是姑蘇臺舊址,故後世城門,就被喚作了‘胥門’。”錢子興點點頭:“姑娘所言甚是。”他轉頭望向胥門:“這姑蘇臺啊,好比阿房宮!當年‘楚人一炬,可憐焦土’,‘越人一炬,亦成廢墟’。夫差拔劍自刎之際,懊悔不聽伍子胥之忠言。”
征炆回道:“臨別悔恨,自令陷此,又有何用。自古勤政愛民之君,方可盛世長流。而夫差,窮奢極欲、濫殺忠良、不理朝綱、孤傲自大,連年興師動眾,一心只想稱霸。國有如此昏庸之君,怎能不亡。”林蓉感慨萬分:“那些真正愛國為民,為百姓謀福之人,才能讓世人永記懷念。”錢子興道:“當年,正是伍子胥‘相土嘗水,象天法地’,構築姑蘇古城。更可惜了忠心為國的伍子胥,慘遭賜死,沈屍水底……如今,蘇州人過端午節,並不是紀念屈原,而是伍子胥。”
青磚小瓦馬頭墻,小橋流水清歌漾。畫舫行舟,慕征炆站在船頭:“蘇州城!唐人曾讚:‘煙水吳都郡,閶門駕碧流。綠楊淺深巷,青翰往來舟。’”錢子興(征炆一友)道:“這‘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比起蘇州,略微少幾分香艷!”忽而風起,兩人走入舫內,茶蒸玉蕊,滿口生香。
“都說,‘蘇湖熟,天下足’。”征炆望向綺窗外:“蘇州城之繁華,遠甚杭州!蘇杭蘇杭,‘蘇’字在前,‘杭’字列後,若以錢糧相論,如今蘇州十倍於杭州。”錢子興道:“那是自然,在蘇州人眼裏,北宋之前,杭州都是偏於一隅。”林蓉回道:“宋人還說過:‘蘇杭百事繁度,地上天宮’,在我看來,蘇杭繁華各有不同,蘇州如升平之樂國;杭州更似須彌之佛城。”錢子興笑道:“林蓉姑娘見解獨道。”
少頃,至閶門附近,只聞錢子興道:“征炆,這閶門附近,可是蘇州城最風流之處,不落於秦淮河畔。”征炆不禁一笑,隨後搖頭嘆息:“說起秦淮河畔,到處都是旖旎春光,不甚溫軟。可是沒想到,這夫子廟旁也……唉,真是有辱斯文啊!”他蹙緊雙眉:“廟前立著‘天下文樞’;江南貢院大門上,亦懸有‘明遠’(慎終追遠,明德歸原)兩大字……”錢子興笑道:“征炆兄!整個大明朝都變味了,這夫子廟還能是當年的夫子廟嗎?”他回憶道:“我記得那年秦淮河畔,每每夜色深去,椅欄河岸,可見細吹細唱的畫舫緩緩而過,聲調淒涼委婉,動人心魄!”林蓉蹙眉傷心起來:“在俗人眼中,秦淮河畔,征歌選色,鶯歌燕舞,夜夜元宵,勝過瑤宮仙境……”征炆接道:“可在我看來,那兒陰寒如地獄。”林蓉不禁懷傷道:“是啊,那些倚門賣笑的女子,又有幾個是樂意的?”征炆附道:“是啊!”錢子興不禁道:“征炆兄尚雅,今日我們就去園林一探。”他繼續道:“對了,到了芥園,定要帶你去見葉兄……”
芥園——
眾人朝著芥園信步而去,只聞錢子興道:“這芥園啊,算是蘇州城中,歷史悠久的園林了!”文庭問道:“這芥園之名又是何來?”錢子興望向林蓉,解釋道:“這芥園之名,出自佛經一故事,林蓉姑娘能否猜得?”林蓉思了思,回道:“芥納須彌!”錢子興回道:“正是。”他又道:“芥納須彌,正如園林這收納天地的靈韻。”林蓉道:“看來這園子與佛有緣。”錢子興道:“是啊,數百年來,幾經頹廢,在南宋之時,曾由一僧人覆建增修……如今芥園已歸一葉姓主人……”不知不覺,已至園門,錢子興道:“我們進去吧。”
進園,可見古木森郁,青翠欲滴;竹影搖空,曲廊隨波;假山池沼,重巒疊嶂;池岸亭榭,文雅極致。信步觀景,不覺小累,錢子興道:“文庭兄,隨我來桃源閣一坐。”幾人穿過一處竹苑,苑內青竹漣漪一碧,粉墻黛瓦,長亭鏡湖,湖邊有一方簡約皓白的小築,乃們是“桃源閣”。
一陣清脆的歌調飄來,待眾人湊近,可見一女,纖腰婀娜,櫻桃小口,她淺醉微紅,身披素衣,輕舞淡唱。征炆不禁問道:“為何會有女子舞於此?”錢子興道:“她叫蘇月!葉懸兄的好友……”
踏入閣樓,才知一年一次的秋茶會已然開始。葉懸是芥園主人,亦是這次茶會的茶主人,見到征炆與錢子興前來,不禁起身招呼:“錢公子,慕公子,多日不見……這位是?”林蓉做禮道:“小女子,夏林蓉!”一番寒暄後,幾人臨窗而坐。
雅舍清幽,茶香縷縷,茶桌之上,一副茗具,一方碗蓮,一本古書;茶桌一側,一童子燒水煮茶,素衣女子舞罷,一曲洞簫悠然入耳。林蓉微微轉頭,透過格窗望著遠處,只見一只貓咪橫臥在亭頂舊瓦之上,慵懶地瞇著雙眼。
“早就聽聞,林蓉姑娘琴藝了得。”錢子興對林蓉道:“精悠小舍,會因姑娘的琴聲而更富雅韻!”林蓉起身,微微做禮,至一琉璃古琴旁,她緩緩撫琴,只聞仙音渺渺,不絕如縷。錢子興微微合起雙眼,對征炆道:“征炆兄!如此佳人相伴,此生無憾矣啊!”劉懸心思:“她像極了蘇月,卻少了幾分蘇月的灑脫……”征炆抿著茶,望向林蓉:“林蓉,你心有羈絆……”
簫琴初停,青竹為海,紫砂為壺,白瓷為盞。“慕公子,錢公子,林蓉姑娘,來!”劉懸微微一笑,指著杯中之茶:“請!”錢子興輕輕一抿:“好茶啊!不知此茶是?”劉懸不語。征炆細細品道:“此茶較之龍井,更是鮮醇可口,獨具其韻!”他細細凝視著:“湯色微黃,葉色微白,金鑲碧鞘,勻厚肥壯……若是沒有猜錯,此乃白茶。”葉懸放下茶盞:“正是白茶。”林蓉道:“這白茶向來珍奇,北宋之年,以為茶瑞。”葉懸輕搖羽扇:“不瞞各位,這白茶可是出自四明山。”錢子興問道:“四明山?”葉懸回道:“四明山頂,蘆田村家,崖林之間,偶遇三株白茶,歷時三年,終栽於芥園,每年只得三壺良品。”錢子興聞了聞茶香,笑道:“葉懸兄,看來此非良品?”葉懸笑道:“既是茶瑞,(百姓)你我自然無福品嘗……(乃成貢品)”他不禁感慨:“我真後悔啊,那綠水長流的四明山才是它們的歸處!”征炆看著杯子之茶:“希望這‘上茶’,使人神清氣爽之餘,能洗滌塵煩,使人澄澈空明,寧靜致遠,仁愛待人(推己及人,仁愛待人,施以仁政)。”
茶席間,只聞錢子興道:“我有位故友,亦是愛茶。他常說:飲茶,方註重其怡然自得之清趣,雖身居陋室,卻有清風徐來蘭香襲人,這是富貴人家萬萬體會不得。”他繼續道:“他還說:若有閑暇,對著碧竹幽蘭,細細品茗,微風細雨,便引詩情到碧霄。往來好友,志同道合,促膝長談,實乃人生之美事。”葉懸回道:“清貧之樂,苦中作樂,而自得其樂。”征炆回道:“飲茶之真味,重的就是著內心的平和自在,沖澹悠然。這應該就是他的茶道。”
幾人走出桃源閣,回廊雨亭,清風鳥鳴,細細一瞧,園中草木,已然微微泛黃,不禁想起,已然秋日。閣外吊掛著許許多多由樹枝建造而成的“園林”。征炆道:“此處人多繁雜,飛鳥豈會前來。”林蓉回道:“鳥兒機謹戒心,只因害怕有人會來傷害。”葉懸道:“這一切,都是我們還沒有和它們溝通好。”林蓉惆悵道:“大概所有生命,都對傷害有著驚人的記憶力。”
如造自己園林般,葉懸給鳥兒也建造了一個家,一個可以自由來去的家。他深思道:“鳥和人一樣,都將自然視為自己真正的歸屬。有可以棲息的枝條,才算是飛鳥的家。”錢子興道:“有願意停留的飛鳥,才是你葉懸的園林。”葉懸只是一語:“只有真正的自然才能吸引鳥兒的目光。自然,我們都遠離得太久,太久了……”霎時,只聞鳥鳴陣陣,秋聲颯颯。
他們緩緩朝前走去,於一鏡湖前休憩片刻。征炆看著游魚:“沈浮於世,如何才能悠游於天地,回歸山水之樂?或許,在園林之中,才能安置在自己。”錢子興道:“是啊,你看葉兄,擁此芥園,宛如游仙!”葉懸微微一笑:“錢兄,在你心中,究竟何為園林?”錢子興微微一楞,葉懸只是一笑:“這人啊,一直在追尋著天地自然,模仿著自然,而自然一直都在那裏,正如這一草一木,一花一景。”錢子興微微閉眼,感受:“靜下心,鳥鳴清風,一直環繞在我們周圍。在我看來啊,這園林,就是自然。”
錢子興回道:“妙!真妙!”一陣桂香飄來,林蓉道:“林蓉覺得,游園也好,品茶也罷,定心於此,才能感受到當下的美。圓林在於外物,更在於心境,是一種處世之態。”葉懸望向天空:“什麽是園林?宛若流雲,由心成畫……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吧。”
幾人坐於雨亭,陽光肆意地灑了進來,四周格外明亮。葉懸問道征炆:“慕公子,千裏迢迢來蘇州城,有何要事嗎?”征炆回道:“為了靜心。”他微微嘆了口氣,尤顯心累:“貪墨縱橫!與民爭利!民生維艱!”
錢子興勸道:“征炆啊,你向來心氣高,商界官場那些俗套,你自來厭惡,可是……”他又道:“自古,修自身易,修官身難。你何苦為難自己,整日清郁在懷。不如看開些。”葉懸亦道:“我還記得,當年太祖懲治貪官,凡貪贓六十兩以上,一律梟首示眾,並處以剝皮楦草之刑,官衙旁塞滿稻草的貪官人皮袋,讓官員們都膽戰心驚而清廉收法。可是,即便如此,貪賄仍未絕跡。”錢子興道:“如今,反而小官巨腐。太祖也哀嘆:‘我欲除貪贓官吏,奈何朝殺而暮犯!’。這是制度索然,即便皇權再威嚴,也不夠他殺,更改變不了大明朝官場之根本。”葉懸道:“千裏為官只為貪,有幾個能替百姓辦些實事的?如今官場能有幾個清官啊,世風日下,不可持久啊……”(嘉靖以前,士大夫官僚未必都“敦尚名節”,但至少仍知道羞恥,問及為官進賬,還恥於啟齒。嘉靖以來,風氣大變,士大夫官僚無不‘以官爵為性命,以鉆刺為風俗,以賄賂為交際,以囑托為當然’以貪賄為得意,笑清廉為無能,官場是非已完全顛倒。即便偶有清廉的官員,既與貪汙大潮格格不入,也往往難有善終。及至嘉靖末年,禦史也卷入貪賄之風,形成貓鼠共眠的局面。上行下效,無孔不入,從來是體制性貪腐的必然結果。整個社會創造的財富,已經失去了相對合理的分配機制,而是最大限度地流入了掌控從中央政權到地方權力的各級官員與胥吏們的私囊。體制性貪腐遵循著按官等分利之潛規則,把大多數官員拖入了腐敗,成為實際受益者,如此,欲為君子而已無可能。與此同時,體制性貪腐逼使貪腐官員在向上送賄與向下貪贓的兩極之間惡性循環,飲鴆止渴而欲壑難填。這種惡性循環的必然結果,就是把不斷擴大的送賄負擔轉嫁給處於社會最底層的弱勢群體,從而使整個社會的基本秩序徹底崩潰,把廣大民眾逼上“窮且盜以死”之絕境。可以斷言,把明王朝最終送上不歸路的全國大起義,正是這種體制性貪腐的必然結果。)
征炆嘆了口氣:“也許,只有在這園林,在這自然之中,才能安置內心。”林蓉道:“園林,有山水之樂,如這春花、夏雨、秋風、冬雪,使人心思澄澈,亦可顧及廟堂之志,可進可退,處天地之間,卻逃不出塵世之內。”她接而一語:“世人在此觀望仕途,又心系著天地自然,實乃不得已的選擇。”她心思:“征炆!你心中雖無可奈何,究竟還是要坦然面對……”
葉懸聽完林蓉所言,不僅讚道:“林蓉姑娘不僅對園林果然見解獨道,還深懂征炆兄!哈哈哈!”林蓉微微紅起了臉:“林蓉只是……林蓉只是有感而發……”忽然,魚躍龍門,湖面蕩起陣陣漣漪,林蓉起身來到湖前,投擲著魚食:“好大的錦鯉……真漂亮!”亭內,葉懸對征炆道:“征炆兄,辛稼軒有詞:‘鐘鼎山林都是夢,人間寵辱休驚。’如此美景,自當放空心靈,何必再去想那些俗事……來了,就要盡興而歸!”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